防汛减灾 汛期园林植物涝害及科学养护
发表时间:2024-01-10 10:05:36 来源:kaiyun最新版本更新内容
近期,我国多地进入主汛期,江南、华南、西南等地暴雨明显增多,多地发生洪涝地质灾害,防汛形势严峻。为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工作部署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应急科普工作,充分的发挥科协科普工作主力军作用,普及防汛救灾科普知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认真落实中国科协的部署,依托学会各专委会、分会,及时组织专家面向汛期园林绿地养护、园林古建维护、园林工程管理等撰写了相关专题科普文章,旨在指导各地积极开展防汛自救,降低灾害影响。
长江中下游地区今年梅雨期气候异常,具有入梅早且维持的时间长;降雨总量大,且降雨覆盖范围广、强度大、重叠度高、致灾性强;并且梅雨期间的气温偏低,日照时数短等特征。据气象部门统计,6月初入梅以来,各地梅雨期均长达40多天,较常年平均偏多20天左右。梅雨期间平均雨日多达30多天,仅湖北地区平均降水量就有692毫米,居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1位;梅雨期间湖北地区还遭遇强降水袭击,据监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共出现9轮区域性强降雨过程,且暴雨落区高度重叠,暴雨日数是常年同期的2.9倍,居历史同期首位。7月以来降雨量偏多造成长江流域众多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水位。
土壤水分过多对植物产生的伤害称为涝害,发生洪水或暴雨过后常有涝害发生。近期出现的涝害主要有两种状况:一是河流湖泊水位上涨,造成临近的园林植物淹水,并且淹水持续的时间比较久,均在1-2个月;二是梅雨期持续大量降雨导致土壤含水量长期处在饱和状态,低洼地块长期积水。
涝的危害并不在于水分本身,而是由于土壤含水量持续维持饱和状态引起植物根系缺氧,进而产生一系列生理伤害。在缺氧条件下,根呼吸产生的中间产物及微生物活动而生成的有机酸(如乙酸)和还原性物质(如甲烷、硫化氢)会对树体造成毒害,导致根系窒息、腐烂甚至死亡,进而导致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的现象。园林植物根系一直处在淹水状态,一般植物持续20天左右就会出现非常明显的死亡或是衰弱症状。
涝害初期植物须根因窒息死亡,须根首先发黑腐烂,并逐渐蔓延至主根,出现烂根现象。表现在地上部分,则是初期会出现叶片下垂微卷,后期出现黄叶、落叶、落花、落果、新梢枯死等症状。淹水时间过长则会造成枝干枯死、木质变色、皮层脱落,严重时可造成植物死亡。
(1)引起倒伏:园林绿地长期浸水,会使土壤变的松软,造成大量浅根系树木倒伏,尤其是浅根系的行道树,例如法桐、水杉、雪松、樟树、无患子等。
(2)影响植物的生长势:水涝缺氧使地上部分与根系的生长均受阻碍。受涝植株个体矮小、叶色变黄、根尖发黑、叶柄偏上生长。
(3)引起植物营养失调:遭受水涝的植物常发生营养失调,因为受水涝伤害后,根系活力下降,对离子主动吸收能力减弱。另外缺氧使厌氧型细菌活跃,增加土壤溶液酸度,形成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不利于吸收植物必须元素,造成植物营养缺乏。
植物对淹水低氧环境的适应主要从形态适应与代谢适应两方面反映出来:从地上部运输更多氧气到根系,使其避免长时间处于由水分过多造成的低氧状态;或直接改变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等代谢方式适应低氧环境。
很多耐涝植物淹水后的共同反应是萌生通气性根系,诱发不定根的形成,这是植物对淹水胁迫的一种适应,气生根系会使植物对氧气的摄取和运输能力显著改善。如落羽杉在水边会长出膝盖状气生根,柳树则在树干上长出须状气生根以缓解自身缺氧状况。
(1)耐涝性强的乔木:落羽杉、池杉、笔柏、棕榈、意杨、柳树、枫杨、榔榆、桑树、悬铃木、重阳木、枫香、丝棉木、三角枫、乌桕、樟树、棠梨等。
(2)耐涝性强的灌木:栀子、紫薇、石榴、红檵木、粉团蔷薇、迎春、紫藤、金银花等。
一是规划设计时,合理规划利用地形,地势低的地方挖湖、建水池,或者填平,或者做微地形,提高种植平面,以此来降低水位,从根本上减少地面积水现象。
二是选用抗涝强和耐水淹的植物品种,一般来说,落叶树种抗涝性优于常绿树种。
三是改良土壤,注意选用排水性好的沙性土壤。对于通透性较差的黏性土壤以及低洼易积水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段,栽植植物前须修好排水沟等排水设施。
疏通水道,及时排涝。对倒树、危树、浸泡松动的大树要及时扶正,并做加固支撑。中耕松土,打破土壤水分锁定,加速恢复根系呼吸作用;对露出地面的根系及时培土,以促进植株恢复长势。
及时进行枝干修剪,清理枯枝、断枝,并根据植株受害程度和生长状况做适当短剪或疏剪,保护好剪口和锯口。对于已出现长势衰弱的植株,也可进行部分枝条回缩修剪,有条件还可采取遮阴处理,以减少后期植株水分蒸发。
土壤消毒、施肥促进生长,对于淹水后的植物,可先用恶霉灵等进行根际土壤消毒,同时配合生根剂等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促进涝害后植株根系的修复生长,待后期根系恢复后,可适时适量追肥,促进植株恢复长势。
淹水后的植物因长势衰弱,植物抗病性降低,一般多会发生病虫害。首先是植物自身的生理性病害,淹水后植物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积累,植物生理代谢紊乱,易引起植物的枯黄衰弱甚至死亡;其次,侵染性病虫害也会乘虚而入,根部和叶部病害较为常见,可先用恶霉灵等药物对土壤根部做消毒处理,叶部病害可用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等进行防治。另外较易发生部分弱寄生性害虫,如天牛、小蠹虫等主要侵染长势衰弱的植株,也需要加强预防。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