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十四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的通知
发表时间:2024-01-13 04:34:13 来源:工程施工案例
各市(省直管市、县)交通运输局,省交控集团,厅直有关单位,厅机关有关处室:
为全面加强“十四五”公路养护管理,加快推动全省公路养护管理高质量发展,现将《安徽省“十四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开展交通强国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的重要时期。我省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科学谋划“十四五”期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思路,促进全省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安徽省“十四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以下简称《养护管理纲要》)是《安徽省公路“十四五”发展规划》下的一项专题规划,是落实交通运输部《“十四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要求的重要抓手,是谋划全省“十四五”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蓝图的重要依据,是指导“十四五”期全省公路养护管理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十三五”时期,安徽交通运输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部崛起、长三角一体化、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注重系统谋划,各方合力推进,全省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保持了公路基础设施良好技术状况,保障了路网整体效能发挥,始终位于全国养护管理先进前列,为安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撑和保障。
路网结构显著优化。截至2020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23.65万公里。高速公路网进一步完善,通车总里程达到4904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进一步优化,全省普通国省道234条,总里程23043公里,一级公路通车里程由“十二五”末的3166公里增长到5773公里,增幅达82%。农村公路发展成效显著,建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12.7万公里,基本实现村民组通硬化路。
路况水平大幅提升。建成省级综合养护管理系统、高速公路路面养护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养护管理决策科学化。全面推行预防性养护,形成一系列预防性养护技术指南,实施预防性养护工程5617公里。高速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保持在92以上,优等路率90%以上,高速公路历年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保持在94以上,桥隧技术状况良好,一、二类桥梁比例99%以上,无四、五类桥隧,普通国省道总体技术状况(MQI)和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均达到90以上,与十二五相比,普通国省道总体技术状况(MQI)和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分别提高13.6和5.7分。一、二类桥比例90%以上,新发现四、五类桥梁实现当年处治率100%,普通国省道路况水平连续5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为司乘人员提供了高质量出行环境。积极践行“绿色交通”理念,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路面旧料回收率分别达到100%、99%,循环利用率分别达到97.97%、92.1%。
养护投资明显提高。“十三五”期间,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分别投入养护资金68亿元、112亿元,累计投入预防性养护资金达9.7亿元,资金使用绩效评价达到90分及以上,与十二五相比,普通国省道投入养护资金提高1.3倍,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平均分提高18%,进一步保障了全省公路养护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持续推进安全隐患排查处治。深入开展“平安公路”、“百日除患铸安”等专项行动,完善公路安全隐患动态排查机制,实行省、市、县三级政府挂牌督办制度,确保隐患整改到位。“十三五”以来,已累计处治安全隐患480余处,累计实施国省干线座,公路安全防护水平显著提高。“十三五”以来,农村公路累计加固改造危桥1757座,危桥数量逐年下降;累计完成了4.3万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农村公路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深入推进应急体系建设。制订并完善《安徽省公路养护应急中心建设运行指导意见》《安徽省国省干线公路桥梁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强化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依托4个省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形成部省市县四级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网络。建立健全高速公路“一路三方”联勤联动工作机制,强化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规划布置沿线家,车辆救援快速反应能力有效提升。加大应急技能培训,常态化开展公路战备钢梁保障等各类应急集训和演练,“十三五”期间共开展各类各级应急演练百余次,荣获2019年度全国公路交通军地联合应急演练最佳精神风尚奖。
公路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扎实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和深化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省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监督局正式成立,省公路管理服务中心等3家单位更名挂牌,省交通运输厅增设公路处、行政审批办等3个部门,行政职能回归厅机关。省交控集团深化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持续释放体制机制活力,优化调整组织架构,把集团养护部等部门调整到皖通公司,强化总部职能,明晰授权放权清单,实现总部由操作型向战略型转变。
普通公路发展瓶颈有效缓解。完善“省市共建、以市为主”建设模式,建立健全协调推进、督查调度、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创新拓展投融资渠道,在全国创造了安徽经验,五年共投入车购税及省补资金285亿元。深化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明确养护工程“属地为主,省级补助”的资金筹措方式,以公共财政为基础,责任清晰并且切合安徽实际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筹融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推进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化和应急保障专业化,建立养护市场失信惩戒和诚信激励机制,养护市场环境不断优化。
深入推进制度创新。在全国率先出台《安徽省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条例》《安徽省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制修订《安徽省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安徽省公路长大桥隧养护管理和安全运行实施细则》《安徽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资产移交和接养管理办法》《安徽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工程省级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省级养护制度文件,养护管理制度体系日趋完善。
深入推进管理创新。完善养护工程监管体系,加强前期工作审核,强化养护工程安全、质量、进度管理,规范交(竣)工验收,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三位一体闭环管理。强化养护资金使用监管,按年度开展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综合考评,将养护工程项目绩效考核与评价结果作为中央及省级补助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形成绩效评价考核制度体系,部、省补助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升。
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开展科技项目研究,形成各类科技成果54项、地方标准29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22项。《基于GIS的营运高速公路桥隧动态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研究》等23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基于绿色理念的高速公路改造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为省内高速公路大规模维修改造提供了成套关键技术,并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为迄今为止省内公路养护科研最高奖项。参与交通运输部《公路桥梁加固改造技术指南》编制。着力加强“智慧公路”建设,出台智慧交通三年建设方案,完成安徽省干线公路桥隧管理及安全监测平台等信息化项目建设。
健全路网运行监测体系。健全全国首个省级架构的路警联合指挥中心,会同多部门建设了高速公路全程视频管理监控系统,建成了省级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联网治超综合管理、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桥隧监测等系统。全力保障路网安全畅通,按照“一站一案、一站一策”原则,重大假日、重要时段提前发布出行指南、制定保畅保通预案,强化预测监测预警、协调联动处置,形成标准化、常态化监测运行程序。加快推动长三角高速公路管理区域合作,优化整合三省一市路网管理和服务资源。
路网通行效率大幅提高。26个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撤站任务提前圆满完成,高速公路与全国同步接入全国联网收费系统运营,新桥机场高速实现免费通行。全省17个开放式收费站联网收费系统并网工作顺利完成,普通收费公路全部纳入联网收费,实现ETC收费全覆盖,路网整体通行效率有效提升。
落实便民惠民政策。认真落实国家免费惠民政策,“十三五”期间政策性减免车辆3.8亿台次,减免金额109.32亿元。统筹推进国家公路网命名编号和交通标志调整。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各级公路部门迅速建立交通、公安、卫生防疫和高速公路经营主体“四位一体”新冠肺炎防疫管控体系,全面加强管控,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复工复产。
健全公路服务设施。累计建成普通干线个,超额完成交通运输部下达的目标任务。“十三五”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投入9.8亿元,重点打造8对主题服务区。深入推进服务区“厕所革命”,加快高速公路服务区转型升级步伐,构建特色扶贫模式,年销售额近亿元。加快司机之家、胶囊旅馆等新型业态发展,建成运营“U 幸福驿站”,九华山等6对服务区获得全国百佳示范服务区,服务区文明创建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拓展出行服务载体。修订完善《安徽省高速公路交通运行信息与阻断事件报送管理办法》。形成12122高速公路救援、服务监督12328、96566高速公路客服等三类热线电话。进一步规范高速公路清障救援服务收费,印发《事故车辆清障救援标准》等8项涉及救援规定。充分利用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网络直播等线上媒体平台拓展信息发布渠道,制定《关于进一步提升我省高速公路出行信息服务质量的意见》。
路政管理有效加强。强化普通公路路域环境整治,紧抓“三线三边”环境治理重大契机,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积极争取沿线群众支持,重拳整治公路沿线环境“脏乱差”顽疾,路域环境整治由公路部门“单打独斗”向多部门联勤联动转变,形成常态长效机制,路域环境基本达到“八个无”,公路沿线环境大为改善。“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公路沿线万余处、拆除非公路标志3.5万块、拆除违章建筑5000余处。加强高速公路“一路三方”联勤联动,健全涉路施工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机制,路政巡查效率和快速反应能力有效提升;创新高速公路路政监管方式,利用无人机等新型设备加强施工路段、桥下空间监管,在全国首次将视频资料列入路产档案内容,初步形成多元化监管新模式。
公路文化建设彰显特色。加强公路文化建设,持续深化“修路修身、养路养心”“服务为本、阳光路政”等品牌建设。深入推进普通国省道文明示范公路、品质工程一体化建设,努力打造“畅、安、舒、美”公路交通环境,“十三五”期全省累计投资250亿元,建成1800公里文明示范路。
微笑服务品牌享誉全国。我省2016年被确定为全国交通行业唯一一家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十三五”以来,共有12名职工、6个收费班组荣获“中国最美路姐”和“中国最美路姐团队”称号,接待参观学习500余批次,受邀赴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等外单位培训近200次2.5万人次。
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大力实施文化示范单位带动战略。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继举办“讲好身边好故事,弘扬行业正能量”、寻找公路“十佳美家庭”等主题活动,扎实开展“学雷锋,献爱心”等志愿服务。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技能竞赛,大力弘扬“两路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一大批先进典型在全行业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全系统186个单位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省公路中心获得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经过全省交通系统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省位列“十三五”养护管理评价全国第五名,省交通运输厅荣获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优秀单位光荣称号。
我省公路设施路况技术和安全服务当前处于历史最好水平,但对照人民群众对公路交通出行服务的新需求,对照我省实施交通强国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新要求,公路养护管理仍存在不足。
一是设施服务水平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适应。我省路网密度位居全国前列,但总体技术等级相较长三角其他省市偏低。特别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总量大,公路技术状况指标虽处于高位但有下降趋势,待贯通路段率和老旧桥梁率高、二级及以上路率和平均宽度低;农村公路存在宽度窄、安全水平低等问题。
二是资金供给能力与落实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要求不适应。“重建轻养”“以建代养”的现象仍比较普遍,随着国省道规划调整和一级公路持续大规模建成,资产规模和养护需求不断增长,但是公路养护管理资金保障能力不足,管养资金持续投入呈现较大压力,主要受部分市县财政保障能力不足、省级养护资金统筹不足、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日常和预防性养护投入明显偏低且不平衡,结构性修复(大修)工程由于地方配套资金偏多实施困难,功能性修复(中修)工程偏多导致养护使用年限偏低,全寿命周期成本偏高,养护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是养护管理水平和加强“三基”建设要求不适应。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主体责任落实不够,缺乏统一监管平台,运行机制有待优化。农村公路的常态化养护机制有待完善,基本管养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普通国省道养护管理工作仍存在政府主导意识不强、地方财政保障意愿不足、养护运行机制复杂多元和从业人员青黄不接等问题,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养护管理人员减少、年龄老化、专业能力不足,责权逐级下放,养护市场化承接能力不足且机制也不健全,养护市场化和保通专业化的“两化”养护运行机制仍需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单位养护能力有待提高,养护责任需进一步落实,日常养护、巡查检查和应急保通等养护管理基础工作需进一步夯实,各级养护管理和技术人员基本工作能力有待提升。
四是养护科技能力与交通强国创新发展的要求不适应。我省公路交通发展还停留在加快建设补短板,着重解决通和畅的阶段,对公路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投入不足、统筹不够,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安全绿色交通等新兴科技未能有效融合,行业发展的科技动能不足。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和管养单位养护管理人员对日益增多和要求更高的养护规范缺乏认识,科学决策系统、快速检测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不足,“公路资产”“全寿命周期”和“预防性养护”的理念仍需进一步贯彻。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亟需进一步加大,距离交通强国提出的养护信息化水平仍有差距。
“十四五”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加快构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推动公路交通高质量发展、建成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期,公路由建设为主向建养并重甚至是养护为主转变,推动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建设迫在眉睫。推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强化公路基础设施养护,注重科技创新与公路交通发展深度融合,扎实做好我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增强设施耐久性和可靠性,有效维护好来之不易的公路基础设施网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系统谋划研究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实现途径和发展着力点,做到一体把握、全局统筹、协同推进、因地制宜、联动发展,系统性推进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
《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建设长三角联通中西部、对接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开放枢纽,“十四五”期,安徽交通要继续深化东向对接,进一步对标对表长三角发达省市,必须更加坚持安全发展,注重建设可靠耐久的公路基础设施供给体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从提升基础设施本质安全水平的角度,要求强化基础设施养护,加强基础设施运行监测检测,提高养护专业化、信息化水平,增强设施安全性和韧性,更加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注重风险评估与隐患排查,强化应急处置和保通保畅,发挥公路交通“经济生命线新发展使命要求充分发挥公路养护基础保障作用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根本基础是实现更高效的资源流动和更优化的要素配置,需要公路养护充分发挥好存量公路资产效益等核心任务,保障公路网稳定畅通运转。公路养护的预期从“保持良好技术状况”转变到“提升本质安全水平”,需要积极研究公路养护管理领域“新基建”建设,实现智慧养护等新技术应用。提升养护综合治理能力,需要遵循资源节约、集约高效、节能减排、生态环保、自然和谐的绿色发展理念,围绕“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进一步提升养护管理效率和养护资金使用效益,推动公路养护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牢记服务人民群众公路交通出行的发展使命。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使命,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进设施数字化、养护专业化、管理现代化、运行高效化、服务优质化,全面提升公路养护管理水平,为实现安徽交通强省和经济社会现代化当好开路先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便捷美好出行需要。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坚持把服务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和货物经济快捷运输作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公路设施始终处于良好技术状况,优化路网通行环境,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二是坚持全面发展、效益优先。正确处理公路建设与养护、运营和管理的关系,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化公路养护在公路交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系统保持并完善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基础设施良好使用状况,科学有效解决各类养护弱项和短板,用最优效益的养护资金为公众提供高品质的出行服务体验。
三是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改革创新是加快养护管理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动力,要着眼全面提升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效能,进一步深化改革成果,在职责界定、制度办法、行业监管、科学决策、资金保障、养护市场、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完善更加有效的管理体系,大力推进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和技术创新,引导公路养护向科学化决策、规范化管理、标准化作业、人本化服务的更高质量的养护管理方向迈进。
四是坚持依法管理、科学规范。将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主动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构建规范、运行有效的公路养护体制机制架构和制度体系,进一步提升养护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推进养护科学决策,增强养护管理透明度,推进管理能力向更高法制化、科学化水平迈进。
至2025年,明显提高公路养护管理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公路交通运输基础性保障地位,更加突出交通强省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根本性支撑作用。具体实现以下目标:
——高速公路总体技术状况(MQI)优等路率保持在95%以上、路面技术状况(PQI)优等路率保持在90%以上,普通国省道MQI优良路率达到90%以上、PQI优良路率达到85%以上,农村公路MQI优良中等路率达到90%以上。
——高速公路一、二类桥梁比例达95%,普通国省道一、二类桥梁比例达90%,国省干线公路新发现四、五类桥梁(隧道)处治率100%,全面完成农村公路2020年底存量四、五类桥梁(隧道)改造。
——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年均预防养护工程实施比例分别不少于10%、5%,农村公路年均养护工程实施比例不低于5%;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沥青路面材料回收率分别达到100%、95%以上,循环利用率分别达到95%、90%以上。
——高速公路全程视频监测设施覆盖率、接入率和在线%;普通国省干线重要节点视频监测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接入率和在线%;自动化交调站在线%,省级路网云平台建设及部省联网率100%。公路阻断信息报送及时率达95%以上,重大突发事件的出行信息发布及时率达到100%。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交易成功率、交易数据上传及时率均达到99.9%,联网收费服务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高速公路入口称重检测数据上传及时率、准确率达到100%;治超系统省级平台建设及联网率达到100%。
——高速公路违法超限超载率不超过0.5%,普通公路违法超限超载率不超过1%,普通公路超限检测站实现电子抓拍和联合执法全覆盖,站点实时联网率和数据联网上传率不低于90%。
——农村公路县乡村三级路长制管理体系构建率、县乡两级路长办公室设置率、乡村道路专管员覆盖率均达到100%。
结合改扩建、养护工程推进高速公路数字化升级改造,逐步实现对高速公路网全要素、动静态信息数字化呈现和精细化管理。以高速公路为重点,推进视频云平台、ETC门架数据转交调数据系统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及路网运行管理动态数据的采集更新,推进长期性能监测与研究。农村公路推广全面应用经济高效自动化检测装备。
推动路网运行感知网络与国省干线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在重点运输通道和节点布局完善感知设备设施,实现对路网全天候、多要素的状态感知,为进一步加强车路协同、北斗应用等奠定基础。完善路网运行云控平台,加强路网运行状况基础数据分析应用。探索路网运行监管机制,加快实现智能监测与预警、实时交通诱导、路网协同调度和出行服务引导等技术及场景应用,提升监管和服务效能。
加强公路资产养护平台应用,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公路养护管理的深度融合,以数字化引领公路管理转型升级。基于“延续传承、开放引进、精准开发、建以致用”的总体原则,以深化推进业务协同发展为目标,以公路全要素全周期数据应用为重点,创新养护计划、日常养护、养护工程、养护设备、养护决策、信息公开等数字化管理模式,实现全资产、全要素和全业务的养护管理平台,支持技术状况、巡查病害、路网资产、养护工程、灾毁保通、视频智能监测等分析应用,有效提升养护管理效率。加强基于AI的自动化巡查、基于物联网的养护工程质量管理等公路智能化应用,加强公路路面、路基、桥梁、隧道、边坡、沿线设施等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水平,为科学决策方法研究与应用打好基础。
以智慧交通“新基建”为引领,推动BIM GIS、ETC拓展应用、5G场景应用、北斗自由流收费、车路协同等技术在养护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先进信息技术赋能,以芜湖G205、合肥S601智慧养护示范公路为基础,启动公路基础设施监测与应用平台建设,开展在役公路基础设施与安全应急数字化试点,实现省级公路资产养护平台的深度应用。争取在数字化检测评定、养护科学决策分析、养护管理可视化展示方面形成一批国内领先,实用性强的自主创新成果。
落实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科学决策指导意见,遵循公路养护决策相关制度和技术规范,构建形成数据驱动型公路养护科学决策工作机制。研究路网和项目两级协同的公路养护需求科学决策方法,加快构建涵盖技术状况检测评定、目标设定、需求分析和养护计划编制的科学决策体系,进一步规范公路资产养护平台储备、审核、建议和计划程序,加强养护工程项目前期工作。
推进基于国省干线公路长期服役性能的养护科学决策方法应用,融合传统检测、公路资产、交通荷载、在线监测、建养历史、养护成本等多源异构数据,实践基于养护资金受限和养护管理实际模式的公路设施养护评价、预测、决策分析算法与模型,构建“十四五”国省干线公路网养护工程项目库,规划引领、滚动储备和动态调整三位一体,不断提升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效益。
落实公路养护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政策。结合安徽公路养护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深入贯彻公路资产全寿命周期内科技养护、双碳养护、安全养护和快速养护理念,梳理公路养护的具体技术需求,明确需求清单,零门槛推进养护科技成果应用。加强养护工程的专业化设计,重视养护和检测评定基础资料调查,提升技术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推广世界银行安徽公路养护创新示范项目的预防性、创新型技术应用,大力实践并完善各类公路养护技术指引,持续开展养护网络大课堂等各类培训平台,加大对全省养护管理单位和养护从业人员的技术指导。鼓励企事业单位承担或参与地方和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强化标准指南贯彻实施,充分发挥养护管理和养护监管的标准化作用。加大开展养护
,依托科研机构、院所和行业团体等,搭建公路养护新技术推广应用平台,加强各个区域养护技术交流。加大养护科技创新宣传力度,促进先进养护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营造良好的养护技术发展环境和氛围。
进一步加强公路基础设施技术状况监测工作和安全服务水平,全面梳理路况桥况,组织开展国省道日常养护质量巡查、公路路面技术状况检测、运营桥隧抽检巡查、公路安全提升工程效果评估、重点路段风险评估、公路绿化对行车安全的风险评估等工作。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健全全省公路危险路段排查治理联勤联动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皖公交管〔2022〕102号),建立交通运输、公安、基层交通执法等部门和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共同参与的公路危险路段联合排查机制,定期开展辖区内公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和高风险隐患路段排查工作,合力分级推动公路危险路段治理。
巩固提升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工作,长效开展公路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等系列专项安全工作。高速公路根据路侧护栏、出口分流端缓冲设施、护栏端头及中央分隔带调研结果,精细提升公路安全防护能力,进一步科学规范信息指引,加强全省城际重要通道疏堵保畅,加强恶劣天气动态管控,改进完善通行管理措施。普通国省道重点提升穿城镇路段标志标线、隔离、行人过街、照明灯等设施,重点完善平面交叉等路口基础信息排查登记和处置,对公铁并行汇交、急弯陡坡、车道变化等重点路段进行精细防护,加强通行安全管控。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皖安〔
14号)的要求,深入推进农村公路安全隐患突出路口路段治理重点攻坚项目,通过增设和完善交通安全设施,科学开展平交路口渠化,改善通视条件,强化降速和警示,规范平交路口通行秩序,最大限度减少冲突点。
全面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治理,加强对公路自然灾害多发路段的排查评估,强化高边坡、高挡墙、高路堤等灾害易发和高风险点段治理。建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数据库,加强普查成果应用,推进公路灾害防治工程,有效提升公路防灾减灾抗灾水平。
贯彻落实《公路养护作业单位资质管理办法》(2021年第22号部令),深入推动公路养护作业单位资质许可实施,严格执行省级《公路养护作业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建立资质评审专家库,开展资质管理培训,完善资质评审工作手册,常态化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资质审查和执法监督工作
加强养护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制定信用评价办法及评价标准,将养护设计及监理纳入养护市场信用体系进行评价,建立信用信息采集和分类管理标准,逐步建立与信用等级挂钩的奖惩机制,强化养护市场准入管理和秩序监管,完善养护市场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
创新养护组织实施模式。鼓励探索农村公路集中养护,推广农村公路区域路网整体化养护。完善养护工程和养护技术服务市场化供给模式,倡导全寿命周期养护理念,探索设计、检测和施工一体化养护承发包模式。借鉴世界银行安徽公路养护创新示范项目经验,深入开展基于产出和绩效的新型养护合同模式的提升研究和推广应用,不断优化公路养护市场营商环境。
9推动绿色养护有序发展围绕“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将“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养护的各个环节。探索绿色养护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加强绿色养护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大力推动废旧路面材料、工业废弃物等再生利用,鼓励建设废旧沥青路面混合料再生基地,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养护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先进材料技术、智能装备制造技术与传统的公路养护管理技术的融合,推动公路养护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防治。利用高速公路养护工区建立综合养护作业基地,生产、储存沥青混合料等养护施工材料,保证养护施工及时供料,降低养护施工时间和成本。发挥公路养护领域科技创新平台作用,强化关键技术攻坚,积极应用环保节能型技术工艺,持续开展长寿命基础设施建养技术研究。10提升养护工程实施效益
以提升养护工程实施效率和质量为重点,着重提升高速公路路面结构整体性能,大力提升公路技术状况。加强普通国省道日常养护,适时安排预防或修复养护工程,加强公路养护工程的质量控制,强化质量检验定,严格交竣工验收,确保实施效果。按照国家和省级公路网规划布局要求,全面落实原农村公路新上升为国省干线公路的养护目标,全面实现普通国省干线养护全路网达标运行。加强农村公路路面自动化检测,实现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规模化实施和精细化管理。
用好普通国省道养护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工具,扎实做好公路养护项目绩效管理。制修订《安徽省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取消收费后补助资金使用实施细则》和《安徽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工程专项省级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调结构、优杠杆、控总量,鼓励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管理,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于收费公路经营管理单位以及各级公路养护管理主体的监管督促,有效提升养护补助资金使用绩效。
围绕公路资产保值增值,增加预防性养护投入,注重修复养护工程实施效益,贯彻落实公路资产全寿命周期理念。加强修复养护工程方案的专业化设计,充分考虑公路病害特点,针对性的确定养护对策。支持管养单位及时修复和提升交通安全设施、沿线服务设施的基础状况,改善公路安全服务水平和沿线路域环境。实行市级养护工程项目法人和各养护从业单位质量终身负责制,落实质量安全追溯和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强化省市两级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和市县两级质量安全属地责任。组织省级养护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抽检,加强养护工程交工质量检验评定和接养前初始检查,确保养护工程实施效果。(三)养护管理现代化11拓展公路领域改革成果
进一步厘清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与公路管理机构、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机构的职责边界,研究制定公路养护管理全链条工作职责划分指导清单,建立健全适应改革、满足时代要求的高效工作运行机制,全面落实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和省市公路管理机构的行政辅助和公益服务职能,压实各类养管单位的主体责任和当地政府的属地责任,完善公路交通执法、许可审批、路网运行管理、路产保护等单位或部门的协作联动机制,实现路网运行管理、路产路权保护、审批服务与执法监管信息开放共享、互联互通。加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研究,进一步适应改革带来的新挑战,落实建设交通强国对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的新要求。加强高速公路省级行业监管,结合部级制度要求完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系、政策文件制定,加强监管资金保障,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第三方技术支持加强养护巡检和路网监测,全面提高全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监管能力。
加快构建以“互联网 ”为核心的智慧治超新模式,大力推动公路治超实现科技监管、源头治理,由以罚为主向综合治理转变。进一步提高治超执法效能,改善执法队伍形象。深入推进治超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实施“互联网 ”公路综合执法监管工程,构建公路运输执法监管与服务综合信息系统,建成安徽省治超“一张网”工程;加快推进治超系统与部联网,推动公路超限检测站标准化建设,积极试点和推广非现场执法。加大信用治超力度,建立货物装载源头倒查机制和货车非法改装联动治理机制,实现治超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形成安徽省治超“一盘棋”。深入推进大件运输许可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组织开展“好差评”工作,强化大件运输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涉路施工许可,提升便民化服务水平。
完善公路桥梁与隧道养护管理制度,落实桥隧养护管理责任,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监管、部门协同、养管负责”的管养责任体系。按照“一桥一隧一策”全面压实桥梁隧道养护管理单位主体责任,推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级落实属地责任,提升各级公路管理机构辅助同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进行行业监管的能力,并将桥梁隧道运行安全和管理成效纳入省级绩效考核目标。
按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提升公路桥梁安全耐久水平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大力实施危旧桥梁改造工程。开展公路危旧桥梁改造专项行动,针四、五类危桥和承载能力适应性不足、结构存在缺陷等旧桥实现全面改造,着力开展高等级航道船舶碰撞隐患治理、桥梁安全防护能力提升等专项行动。
提升桥隧安全运行的基础保障能力,推进桥隧分类管理和技术升级。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继续推行和深化危险、老旧、长大和关键“四库”桥梁管理,跨长江、跨淮河特大桥则实行集中管理。建立健全长大桥梁隧道结构健康监测、长期性能观测和永久观测点检测等桥隧安全运行监测体系,基于大数据、物联感知等核心技术,探索应用微波测量、激光扫描、视频识别、声纹定损等桥隧检测监测技术。出台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长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实施以高速公路为重点的长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工程,与部级系统完成数据与功能对接。
提升土建结构安全监测和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公路隧道提质升级。补齐隧道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短板,重点提高隧道机电设施完好率和有效性,全面提升公路隧道设施安全耐久水平。
持续开展公路养护“基层、基础、基本功”建设,有效促进公路养护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全面提升基层养护能力。以资金保障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加强养护管理基层单位建设,落实管养和从业单位主体责任,修订《安徽公路外观标识和内业标准》,促进站所标准化。二是夯实养护管理基础。定期发布养护管理工作依据,明确日常养护、巡查检查和应急保通等基础工作范围,优化工作流程,推进日常养护信息化系统应用,切实提升基础业务工作水平。三是锤炼养护管理基本功。以提高人员素质为抓手,提升各级养护管理和技术人员基本工作能力,促进养护人员素质提升和结构优化,规范公路养护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提升养护职业化水平,定期举办公路养护技能比赛和培训,锤炼专业化管理和机械化作业等养护基本功。
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的组织保障、资金保障、技术指导和绩效考核体系。完善压实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和乡村道专管员制度,落实资金、政策执行、机构能力建设等为主的农村公路绩效考评机制,按照《安徽省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落实养护资金。加强农村公路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广公路技术状况自动化检测,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四好农村路”养护深度融合。
推动监测设施与公路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监测设施,加强既有公路监测设施建设和改造,实现标准化布局与一体化应用。推进高速公路视频云联网工作,加强公路气象及自然灾害中短期及突发临近预报预警精细化水平,及时将事故险情消除在萌芽状态。推动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重要节点监测设施建设,加密隧道、桥梁、长大下坡、出入口等重要节点交通流量检测、视频监测等感知设备,加强路网运行监测和管控。
开展易拥堵收费站治理工作,完善公路阻断事件报送与调度制度,优化公路阻断信息报送程序,加强公路突发舆情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响应时效。健全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跨方式协调联动机制,完善鲜活农产品、防疫物资、重点生产生活物资等运输通道,优化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查验,强化疫苗运输免费通行服务和医疗物资运输保障,进一步强化疫情政策优化调整后的公路网运行服务保障能力。建立针对非常规车流、突发性车流集聚等异常态势的交通流监测预警机制,提高路网疏通保畅能力。
进一步强化应急服务意识,建好基地、加大投入和锤炼队伍,统筹国省干线公路抢修保通,确保人民群众安全顺畅出行。在春运、夏季汛期、重大节假日、重要活动等重点时段,在高速替代路,瓶颈路段和立交桥等重点路段,全力做好服务保通工作,及时通过交通运输部路况信息管理系统上报计划类阻断信息。
加强应急管理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公路交通应急预案体系、应急指挥体系、应急监测预警系统,加强与公安交警、交通运输综合执法队伍联防、联控、联动,强化应急物资、机械设备储备。建成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安徽合肥)增强型储备中心,加快省、市级公路养护应急中心改建升级和优化重组,推进合肥、蚌埠、宿州、池州、芜湖、六安6处省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和全省另外12处市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建设,构建“1 6 12”的国家、省、市三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体系。因地制宜制定公路交通应急演练指南或应急预案手册,定期组织开展典型突发事件下的“行业 属地”联合应急救援演练。充分利用养护应急资源,创新应急处置协调机制形成区域性协调联动的全路网公路应急装备物资体系。
以“一案三制”为重点,逐步完善各类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部省联网应急指挥平台应用,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加强公路交通军地联合应急演练,提高部省协同工作效率。加快车辆清障救援体系建设,研究出台全省高速公路清障救援服务标准和规程,助力全国高速公路应急救援统一服务架构。完善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配合合法性检查,推动疫情防控、恶劣天气防范、汛期抢险、高温季节施工防暑、突发交通事故处置等工作开展,完成除雪保通实施等应急操作手册、指南等编制应用。
打造集成信息服务、客户服务、救援服务等的综合出行服务体系,提升公路出行“一站式”服务体验感与公众满意度。构建公路出行信息共享和发布机制,为用户提供精准化、体验式、伴随式的高质量出行信息服务,以12328服务热线、出行服务网站、广播、电子情报板、短信、手机APP等为载体,在重要区域完善交通出行信息指示设备,完善公路出行信息服务体系,增强发布终端的时效性与有效性,满足公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需求,加强公路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服务水平。完善高速公路车辆救援体系,安全规范高效提供车辆救援服务。
“一张网”成果,推动收费服务深度网联,健全联网收费客服体系,规范服务标准,优化服务品质,形成高效衔接的统一运营体。
优化完善ETC服务,着力解决ETC服务中的突出难点和痛点问题,进一步提升ETC服务便利化水平,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开展高速公路运营到期后收费政策及收费模式相关研究,密切跟踪了解现行《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情况,及时出台省级指导办法和实施细则,进一步优化调整与交通强省、长三角一体化相适应的收费公路政策。充分借助新媒体,加强差异化收费宣传,均衡路网交通流分配,提高路网通行效率,持续、有序降低高速公路使用者付费。
全面推动公路服务区设施提档升级,优化货车停车位供给。深化“厕所革命”,加强服务区污水、垃圾等污染治理,鼓励老旧服务区开展节能环保升级改造。加强服务区无障碍设施建设,完善适老化、人性化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基本服务质量。大力发展“服务区经济”,加强与物流、文化、生态、旅游、乡村振兴等产业的统合,建设集出行服务、养护作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设施,形成一批特色主题服务区。推进绿色和智慧服务区建设,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快推进公路服务区充(换)电设施、加气站、加氢站、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设施建设。在车流较大的地区结合发展需求,依托中石化、中石油、普通公路服务设施等培育一批、建设一批“司机之家”,推动各地持续开展暖民心工程建设,逐步打造司机师傅最可信赖的“司机之家”,为公众出行提供更加人性化、更为多样性的服务。
创新公路服务设施运营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路服务区运营,推动服务区由基本保障型发展模式向“精细化、标准化、特色化、主题化、规模化、智能化”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进一步提升服务区服务品质和公众体验,促进公路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不断增进全体人民在公路养护发展中的获得感。
“高速公路品质提升”工程,针对建设遗留问题对照现行标准规范进行安全评估。
提高智慧交通建设水平,打造智慧高速公路,试点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智慧养护示范路。在对普通国省道路面进行养护的同时,全面精细化提升交通安全设施、公路服务设施等的基础状况,改善公路路域环境,提升公路养护工程的综合效益,打造以“畅安舒美”为主题的文明示范路、安全精品路,树立“公路畅、运行安、服务舒、环境美”的发展标杆。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生态环保路、品质示范路、交旅融合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贯穿到农村公路养护领域各环节。
打造安徽公路文化品牌。深入挖掘和充分发挥文化在公路养护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继续传承“微笑服务”的交通运输服务传统,弘扬“修路修身、养护养心”的公路行业精神,打造“皖美养护”高速公路养护品牌,创新“养护岗位我负责,养护工作您放心”的养护工作理念。通过各类社会媒体及自媒体平台展现公路新技术、新成果、新形象等。
深入开展公路文化主题实践活动,持续推进推优评优和各类劳动竞赛,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培育新时代交通文明,培树先进典型个人,先进单位。加强发展文化旅游路,推动公路与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旅游风景道体系,有序指导游风景道项目建设,同时打造一批精品旅游路线。着力策划系列专项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沿着高速看中国”“我家门口那条路”“最美公路人”“公路摄影大赛”等载体,广泛展示安徽公路养护行业的发展历史、工作成就、先进事迹等,在行业内外大力弘扬“两路”精神、“铺路石”精神等,构建新时代公路精神文明体系。
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以党建引领公路行业发展,全面贯彻党和国家对公路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省级要遵循规划纲要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健全工作责任制和考核制度,加强区域统筹和行业监管,有序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确保规划发展目标如期实现。市县要提高规划纲要对养护管理工作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的认识,在省级养护规划项目库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滚动储备养护工程项目,及时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实施过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立项目库的动态调整机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分析、监督检查和效果评估,及时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完善公路部、省、市、县分级管理和养护管理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属地责任分类工作机制,建立部门权责清单并完善合作机制。积极与财政、人社、公安等多个单位和部门加强协作联动,形成发展合力,创造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良好的发展环境。将公路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理念贯穿养护管理发展全过程,加强规划实施中动态监测分析,及时组织中期评估,根据发展形势和需求,及时对规划目标、重点任务进行动态调整,针对分解目标任务强化评估考核。建立分层次的目标责任考核和奖惩问责机制,中期检查评估与后评估相结合,公布考评结果,为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创造良好的责任落实和竞争激励机制。
全面落实各级政府公路财政事权支出责任,推动建立养护管理资金投入增长机制。充分利用好交通强国、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重大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争取中央车购税资金对养护的支持力度,用好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取消收费后补助资金
“以奖代补”支持养护政策。严格落实成品油消费税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公路养护的相关规定,继续用好省内已出台的公路养护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各级财政继续加大公路养护投入,保障政府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债券、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和各类贷款用于专项养护提升工程。结合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深化PPP模式研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建设,探索研究经营性公路资产证券化、TOT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管养效率。基于各级财政可持续有效供给的能力,研究公路养护资金融资新模式、新渠道,降低公路资产全寿命周期的养护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强化对高速公路等收费公路养护管理资金预算的核定和保障,确保高速公路保持优良技术状况和安全服务水平。加强公路设施损坏赔偿和占用补偿资金的索赔程序和使用方法的监管,宣传引导全社会形成爱路、护路的良好舆论环境。
统筹人才发展规划,健全公路养护项目、基地、人才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快调整养护专业人才和辅助人才合理衔接结构,
“两路”精神为指引,打造一批专家型管理、高素质科研、工匠型技能的复合型养护人才队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贯彻落实中央、部和省有关科技创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面向省内外吸引人才;营造良好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氛围,推进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对从事专业研究和面向基层一线的事业单位技术专家给予大力支持,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着力培育本土公路基础设施养护龙头企业,鼓励本土公路养护企业晋升资质等级,支持本土公路养护采用独立或联合体投标方式参与重点项目。
充分发挥示范试点的标杆引领作用,全面推动文明示范路、智慧养护示范路、安全精品路等创建,引领全省干线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继续推进
“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总结和发布各地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典型案例。鼓励各地结合公路养护管理的发展,因地制宜打造典型试点,总结和推广先进工作经验。
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和宣传渠道,广泛宣传公路行业先进人物事迹和行业文化精神,加强对宣传工作规律的认识把握,不断推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渠道载体等创新,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讲好公路故事,凝聚社会共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