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预计2518亿亩次!23种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

发表时间:2025-03-27 22:18:53 来源:新闻中心

  2025年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和油料、蔬菜作物上23种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全国预计发生面积25.18亿亩次,相较于2024年增加6.2%。

  2025年,预计水稻的“三虫两病”发生面积约为11.2亿亩次,相较于2024年的面积增加4.7%。水稻主要病虫害包括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等。

  全国稻飞虱发生面积3.3亿亩次,总体偏重发生,其中,西南东部、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南方其他稻区中等发生。

  全国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2.4亿亩次,总体偏重发生,其中,西南东部、华南中东部、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南方其他稻区中等发生。

  全国二化螟发生面积2.5亿亩次,在南方大部稻区总体大发生,江南、长江中游稻区重发风险突出。据调查,各地二化螟冬前亩残虫量高,远超翌年大发生的虫源基数(1000头)。江南稻区,湖南、江西、浙江平均亩残虫量为1.0万—1.7万头,较近5年均值增加25%以上,其中,湘北、湘南、赣北、赣中、赣西、浙中、浙北、浙西南局部达2万—6万头,个别田块超10万头。华南稻区,广西、福建平均亩残虫量为3000—5000头,较近5年均值增加18%以上,其中,桂北、桂中、桂西南、闽西北局部达5000—2万头。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湖北、安徽、上海、河南平均亩残虫量为2500—3500头,较近5年均值增加30%以上,其中,鄂北、江汉平原南部、皖东南、豫南以及沿江沿淮地区局部达4000—1.5万头。西南稻区,四川、贵州平均亩残虫量为1800—2300头,较近5年均值增加4%以上,其中,川东北、川南、黔东北局部达2500—4000头。

  全国稻瘟病发生面积6000万亩次,总体中等发生,在东北主产稻区、南方丘陵山区和沿江沿淮稻区偏重流行风险高。

  全国水稻纹枯病发生面积2.4亿亩次,总体偏重发生,其中,西南北部、华南中西部、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其他稻区中等发生。

  三化螟、灰飞虱、大螟、稻秆潜蝇、粘虫、台湾稻螟、水稻跗线螨、稻粉虱等其他虫害在部分稻区有某些特定的程度发生;全国发生面积8000万亩次。稻曲病、白叶枯病、穗腐病、胡麻叶斑病、根结线虫病、橙叶病等其他病害在部分稻区有某些特定的程度发生;全国发生面积8500万亩。

  2025年,预计小麦的“四病一虫”发生面积约6.06亿亩次,相较于2024年的面积增加8.2%。小麦主要病虫害最重要的包含小麦赤霉病、小麦条锈病、小麦茎基腐病、小麦纹枯病、小麦蚜虫等。

  全国小麦赤霉病预计发生风险面积2亿亩,总体偏重流行,湖北江汉平原和鄂东、浙江大部、安徽大部、江苏中南部、河南南部大流行风险高;江苏北部、河南中北部、河北南部、陕西关中中东部、四川西北部和东部偏重流行。

  全国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3800万亩,总体中等流行,四川盆地、湖北江汉流域、陕南和关中中西部、甘肃东部和南部、河南南部等局部偏重流行;西南、江淮、黄淮和西北的其他大部麦区中等流行;华北和新疆有偏轻发生风险。

  全国小麦茎基腐病发生面积5000万亩,在黄淮和华北南部麦区总体中等发生,河南中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南部、陕西关中、山西运城偏重发生。

  全国小麦纹枯病发生面积1.18亿亩,总体偏重发生,河南大部、山东大部、安徽大部、江苏中北部偏重发生,江淮、黄淮、华北的其他麦区中等发生。

  全国小麦蚜虫发生面积2亿亩次,在黄淮和华北大部总体偏重发生,长江中下游、江淮、西南和西北大部中等发生。

  其他虫害总体偏轻发生,预计发生面积7500万亩。其中,地下害虫在西北和华北麦区发生3800万亩,麦叶蜂在华北麦区发生面积1000万亩;灰飞虱、吸浆虫、一代粘虫、土蝗等害虫在部分麦区会造成一定危害。

  2025年,预计玉米的“四虫三病”发生面积约为6.67亿亩次,相较于2024年的面积增加8.5%。玉米主要病虫害最重要的包含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棉铃虫、大斑病、南方锈病、穗腐病等。

  全国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5000万亩次,西南、华南、江南偏重发生,黄淮海、西北地区偏轻及以下程度发生,部分晚播夏玉米偏重发生。

  全国玉米螟发生面积2.6亿亩次,在东北、黄淮海、西北、西南、华南、江南中等发生,东北和黄淮海局部偏重发生。

  全国粘虫发生面积5000万亩次,在黄淮海、东北、西北和西南总体偏轻发生,部分会出现集中危害。

  全国大斑病发生面积8200万亩,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冷凉地区局部偏重发生。

  全国穗腐病发生面积4000万亩,在黄淮海、西南、西北、东北南部等地区偏重发生。

  全国油菜菌核病发生面积5000万亩,在西南、江南和长江中游油菜主产区偏重发生,长江下游、豫南、陕南油菜产区中等发生。

  全国大豆根腐病发生面积1500万亩,在黑龙江中等发生,局部低洼、涝洼地区偏重发生;其他大豆种植区偏轻及以下程度发生。

  全国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面积2100万亩,总体中等发生,西南及武陵山区产区,以及西北、华北和东北的局部产区偏重以上流行风险高。

  全国草地螟发生面积1800万亩次,在内蒙古及其周边地区有局部重发的可能,华北、东北和西北大部总体偏轻发生,其中内蒙古发生面积占比70%以上。

  全国蔬菜蓟马发生面积2000万亩,总体偏重发生,主要危害豇豆、辣椒、黄瓜、葱、茄子等作物,黄淮海等北方保护地蔬菜以及长江中下游、西南、华南露地蔬菜上发生较重,春季和秋冬季是发生危害高峰期。

  全国番茄潜叶蛾发生面积120万亩,总体中等发生,新疆、甘肃、宁夏、云南、四川、重庆、北京、天津、山西、河北、辽宁、黑龙江、山东等省局部地区设施番茄偏重发生,秋茬重于春茬,花期至果实成熟期发生危害重。据了解,经过植保机构和科研教学单位专家的综合分析,预计在2025年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和油料、蔬菜作物上23种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全国预计发生面积25.18亿亩次,相较于2024年增加6.2%。

  2025年,预计水稻的“三虫两病”发生面积约为11.2亿亩次,相较于2024年的面积增加4.7%。水稻主要病虫害包括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等。

  全国稻飞虱发生面积3.3亿亩次,总体偏重发生,其中,西南东部、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南方其他稻区中等发生。

  全国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2.4亿亩次,总体偏重发生,其中,西南东部、华南中东部、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南方其他稻区中等发生。

  全国二化螟发生面积2.5亿亩次,在南方大部稻区总体大发生,江南、长江中游稻区重发风险突出。据调查,各地二化螟冬前亩残虫量高,远超翌年大发生的虫源基数(1000头)。江南稻区,湖南、江西、浙江平均亩残虫量为1.0万—1.7万头,较近5年均值增加25%以上,其中,湘北、湘南、赣北、赣中、赣西、浙中、浙北、浙西南局部达2万—6万头,个别田块超10万头。华南稻区,广西、福建平均亩残虫量为3000—5000头,较近5年均值增加18%以上,其中,桂北、桂中、桂西南、闽西北局部达5000—2万头。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湖北、安徽、上海、河南平均亩残虫量为2500—3500头,较近5年均值增加30%以上,其中,鄂北、江汉平原南部、皖东南、豫南以及沿江沿淮地区局部达4000—1.5万头。西南稻区,四川、贵州平均亩残虫量为1800—2300头,较近5年均值增加4%以上,其中,川东北、川南、黔东北局部达2500—4000头。

  全国稻瘟病发生面积6000万亩次,总体中等发生,在东北主产稻区、南方丘陵山区和沿江沿淮稻区偏重流行风险高。

  全国水稻纹枯病发生面积2.4亿亩次,总体偏重发生,其中,西南北部、华南中西部、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其他稻区中等发生。

  三化螟、灰飞虱、大螟、稻秆潜蝇、粘虫、台湾稻螟、水稻跗线螨、稻粉虱等其他虫害在部分稻区有某些特定的程度发生;全国发生面积8000万亩次。稻曲病、白叶枯病、穗腐病、胡麻叶斑病、根结线虫病、橙叶病等其他病害在部分稻区有某些特定的程度发生;全国发生面积8500万亩。

  2025年,预计小麦的“四病一虫”发生面积约6.06亿亩次,相较于2024年的面积增加8.2%。小麦主要病虫害最重要的包含小麦赤霉病、小麦条锈病、小麦茎基腐病、小麦纹枯病、小麦蚜虫等。

  全国小麦赤霉病预计发生风险面积2亿亩,总体偏重流行,湖北江汉平原和鄂东、浙江大部、安徽大部、江苏中南部、河南南部大流行风险高;江苏北部、河南中北部、河北南部、陕西关中中东部、四川西北部和东部偏重流行。

  全国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3800万亩,总体中等流行,四川盆地、湖北江汉流域、陕南和关中中西部、甘肃东部和南部、河南南部等局部偏重流行;西南、江淮、黄淮和西北的其他大部麦区中等流行;华北和新疆有偏轻发生风险。

  全国小麦茎基腐病发生面积5000万亩,在黄淮和华北南部麦区总体中等发生,河南中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南部、陕西关中、山西运城偏重发生。

  全国小麦纹枯病发生面积1.18亿亩,总体偏重发生,河南大部、山东大部、安徽大部、江苏中北部偏重发生,江淮、黄淮、华北的其他麦区中等发生。

  全国小麦蚜虫发生面积2亿亩次,在黄淮和华北大部总体偏重发生,长江中下游、江淮、西南和西北大部中等发生。

  其他虫害总体偏轻发生,预计发生面积7500万亩。其中,地下害虫在西北和华北麦区发生3800万亩,麦叶蜂在华北麦区发生面积1000万亩;灰飞虱、吸浆虫、一代粘虫、土蝗等害虫在部分麦区会造成一定危害。

  2025年,预计玉米的“四虫三病”发生面积约为6.67亿亩次,相较于2024年的面积增加8.5%。玉米主要病虫害最重要的包含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棉铃虫、大斑病、南方锈病、穗腐病等。

  全国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5000万亩次,西南、华南、江南偏重发生,黄淮海、西北地区偏轻及以下程度发生,部分晚播夏玉米偏重发生。

  全国玉米螟发生面积2.6亿亩次,在东北、黄淮海、西北、西南、华南、江南中等发生,东北和黄淮海局部偏重发生。

  全国粘虫发生面积5000万亩次,在黄淮海、东北、西北和西南总体偏轻发生,部分会出现集中危害。

  全国大斑病发生面积8200万亩,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冷凉地区局部偏重发生。

  全国穗腐病发生面积4000万亩,在黄淮海、西南、西北、东北南部等地区偏重发生。

  全国油菜菌核病发生面积5000万亩,在西南、江南和长江中游油菜主产区偏重发生,长江下游、豫南、陕南油菜产区中等发生。

  全国大豆根腐病发生面积1500万亩,在黑龙江中等发生,局部低洼、涝洼地区偏重发生;其他大豆种植区偏轻及以下程度发生。

  全国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面积2100万亩,总体中等发生,西南及武陵山区产区,以及西北、华北和东北的局部产区偏重以上流行风险高。

  全国草地螟发生面积1800万亩次,在内蒙古及其周边地区有局部重发的可能,华北、东北和西北大部总体偏轻发生,其中内蒙古发生面积占比70%以上。

  全国蔬菜蓟马发生面积2000万亩,总体偏重发生,主要危害豇豆、辣椒、黄瓜、葱、茄子等作物,黄淮海等北方保护地蔬菜以及长江中下游、西南、华南露地蔬菜上发生较重,春季和秋冬季是发生危害高峰期。

  全国番茄潜叶蛾发生面积120万亩,总体中等发生,新疆、甘肃、宁夏、云南、四川、重庆、北京、天津、山西、河北、辽宁、黑龙江、山东等省局部地区设施番茄偏重发生,秋茬重于春茬,花期至果实成熟期发生危害重。

  爱美人之心,人皆有之。在“美图时代”,“最美证件照”频频被关注。那么,精修后的美颜照能否用来办理个人证件?近日,广州一女子在更换身份证时,坚持使用10年前的“精修”证件照,最终因审核不通过,愤而将公安机关诉至法院。

  中纪报:“天网行动”开展十年,追回外逃人员1.4万余人,追回赃款666.2亿元

  山西一女子莫名收到1.39万元微信转账立即报警?警方:属实,尚未对这笔钱定性

  “微信莫名其妙收到了钱,还是二维码收款。”26日,在某社交平台上,山西一博主小思(化名)发帖称,当日微信账户收到一笔来自陌生人的转账。由于害怕是诈骗新手段,赶紧做了报警处理。她配发的截图显示,收款金额是13900元。

  3 月 20 日,长江和记发布的财报中,这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表述,成为李嘉诚团队最核心的 “自证”论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 年长和总营收 4766.82 亿港元,港口业务收入 452.82 亿港元,虽同比增长 11%,但在零售、财务投资等板块面前,确实显得 “微不足道”。

  全天禁止员工用手机、吃饭必须在工位?此公司被立案调查!创始人名下多家公司0人参保

  3月26日,合肥市庐阳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告诉媒体,昨天他们关注到新闻媒体报道后,就已经去过小鹿妈妈调查,“已经立案,今天还会去。”

  3月27日,山东省泰安市居民张莉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她曾是山东省泰安市泰安技师学院一名合同制教师,自1993年起,她在该学院及其前身学校持续工作31年,已年满50岁。

kaiyun最新版本更新内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