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 • 经典案例

春播季节地膜知识培训:绿色农业的未来与责任

发表时间:2025-04-13 14:20:25 来源:工程养护案例

  春天的到来,预示着农田里又将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就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里,红安县太平桥镇的农民们正忙于春耕生产,尤其是在地膜的使用和清理方面,活动正如火如荼。近日,该镇以张应龙村为中心,召开了一场关于地膜科学使用和回收的培训活动,吸引了80余名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成员及农业专家参加。

  地膜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辅助手段,在提高作物产量、节约水分和控制杂草生长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对于地膜的使用以及最终的清理却是许多农民面临的挑战。经过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培育出了一些令人振奋的解决方案。红安县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在会上介绍了可自行溶解的降解地膜。石绩波,来自太平桥镇的一位中药材种植户,乐观地说:“我们提议用这种地膜,其常规使用的寿命一般为3到6个月,正好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使用完毕后地膜就会自然风化,既保护了作物,又不污染土壤。”

  在活动中,工作人员向与会者讲解了地膜残留对土壤结构、农作物生长以及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通过具体数据与真实案例,让大家意识到农膜污染的严重性。高强度的地膜适合用在蔬菜、棉花、玉米等作物上,而不一样的地区应根据气候特点和生产实际来选择正真适合的地膜、覆盖方式和时间。

  此外,培训还介绍了关于地膜使用与回收的有关政策法规。其中,强调了高强度地膜及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性能特点及适用场景。培训与会者们积极提问,现场气氛热烈,大家争先恐后地探讨如何在各自的种植中科学合理地利用地膜。石绩波便从中获得了不少启发,他表示:“平时种植中药材时会用到地膜,今天的学习让我了解到市场上有多种不一样的地膜,以后我会选择最合适的地膜,并确保它们在使用后的科学回收与统一处理。”

  会议的最后,红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指出,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对地膜等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的宣传力度,全方面提升农业废弃物的离田回收利用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是对农民自身的长远利益负责。

  太平桥镇位于红安县的最南端,这里的地理位置独特,东邻麻城,南接武汉新洲,西与黄陂区相接。镇区内耕地面积达23869亩,其中水田19335亩,旱地4534亩,广袤的土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因而,在这样一个适合农业发展的地方,地膜的科学使用与回收显得很重要。

  未来,随着有关政策的执行和农民科技意识的增强,红安县的农业将逐步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正如石绩波所说:“这一举措非常接地气,解决了垃圾分类回收‘最后一步’的问题。”

  在培训活动的最后,与会者们满载而归,大家信心满满,准备在新一轮的春耕中,践行所学知识,为推动农田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相信在众多农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红安县的绿色农业之路将越走越宽,未来可期!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kaiyun最新版本更新内容. 网站地图